近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正式发布《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(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。《白皮书》系统梳理了2024年广西数字经济“稳中有进、质效跃升”的发展成果,深度剖析重点领域的创新实践,总结分析发展机遇和挑战。
资料图。
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
广西各设区市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关键领域,在产业数字化转型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、数据要素市场化等方面协同发力,成效显著。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看,广西各设区市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单核突出、增长分化的特征。
区域协同方面,南宁市以87.91保持前列(较2023年提高 0.05),引领优势持续凸显。
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差异化发展格局:南宁评估指数遥遥领先,柳桂北海紧随其后,评估指数位于 74—78 区间,其余 11 市评估指数位于66—71 区间,其中河池、梧州等4市低于68分。
增长态势差异显著:崇左(+3.49)、百色(+2.93)、柳州(+1.18)指数提高较大,发展势头稳步增强;而梧州(-1.55)、北海(-1.43)、玉林(-0.66)等4市呈现负增长,部分城市转型面临压力。
来源:《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(2025年)》
广西这些成绩很亮眼
数字基建方面:截至2024年底,全区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设计总规模达到16.4万标准机架,与2022年底相比增长172%。2024年,广西算力发展指数排名第17位,在西部省份排名第4。
同时,中国—东盟信息港已建成3条围绕东盟国家建设的国际通信海缆、12条跨境国际陆路通信光缆,以及中国—东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、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节点等4条通信节点。
核心产业方面:2024 年广西电信业务总量(上年不变单价)完成 520.7 亿元,高于云南(502.6亿元)、贵州(471.9 亿元)、重庆(400 亿元),高于全国 10.0%的平均水平;广西网络经营主体数量已达到26万家,同比增长12%。广西低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,已建成1个A类飞行服务站,3个通用机场(桂林溶江、桂林高田、北海银滩直升机场),32 个飞行营地,正推进广西医科大学二附院、柳州工人医院等10 余个直升机场前期工作。
来源:《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(2025年)》
实数融合掀起“产业重塑”:工业互联网连接企业超2万家,培育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760家;智慧农业方面,建成5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实现“耕种管收”全流程数字化;服务业领域,智慧文旅服务用户超3000万,直播电商成为县域经济“新名片”。
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:“八桂教学通”周活跃用户达到40.06万人,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的97.03%;全区医保码激活人数超3000万人,“刷脸办”、医保移动支付应用等便民快捷的医保服务进一步普及;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线上服务80多万人次,送餐服务2万多人次,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。
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?
结构失衡,数字产业与区域布局存短板
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,产业结构偏向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;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,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,企业数量少、规模小,缺乏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大型企业,难以提供足够先进且适配各行业需求的技术与产品。同时,软件业缺乏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处理等龙头企业,难以形成集聚效应,产业规模偏小。
质效偏弱,数字经济引领作用有待加强
广西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按照规划,到2026年广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才超7%。2024年广西数字经济增速虽有提升,但与广东、江苏等省份相比,仍存在差距。
在人工智能跨境合作方面,深度与广度不足。在技术研发合作上,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较少,成果转化效率低。在人才交流方面,每年互派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数量有限,远低于北京、上海等与国际交流频繁的地区。
要素桎梏,支撑体系与创新动能有欠缺
截至2024年末,广西累计汇聚政务数据达432.39亿条,开放公共数据接近77亿条,同比增长38.5c,但与发达地区相比,开放数据量仍显不足。《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指数(2024)》显示,广西在基础环境和保障支撑方面相对薄弱,在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中排位于第20名之后。
2024 年,广西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达1.93万家,同比增长12.9%,规上数字经济企业新增56家,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,缺乏营收超百亿元的大型数字经济龙头企业。同时,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短缺是广西面临的严峻挑战,尽管广西依托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相关人才,但受产业发展水平与人才政策吸引力限制,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。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高端领域,人才缺口尤为明显。
来源:广西头条综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、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研究院、广西日报报道
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